查看原文
其他

大工张思卓:“优秀不局限于学业”!

为大工学子点赞的 大连理工大学 2024-03-10




      “三、二、一,点火!”电脑屏幕中,一枚拖着巨大尾焰的火箭将黑夜瞬间点亮。上升、上升、上升,火箭在视野中逐渐缩小、消失,随后是地面指挥部的鼓掌与欢呼。

      张思卓说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观看火箭发射。他喜欢在火箭发射时与直播一起倒计时,目光追随着火箭抛整流罩、入轨。火箭投射在张思卓心里的,是自己未来事业的影子。“我也要投身航天事业,这是我对于未来的期待。”


      张思卓,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2021级本科生。2022-2023学年加权平均分90.17,位列专业第一。曾获学习优秀奖学金(一等)、社会工作奖学金等五项单项奖学金。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一等奖、周培源力学竞赛三等奖、第十九届“攀登杯”二等奖等多项奖项。现任力航学院团委副书记、运航2101班班长、社区实践队长。曾获大连理工大学2021-2022学年、2022-2023学年优秀三好学生和优秀青年志愿者等多项荣誉。






      2019年10月1日,东风-17导弹首次公开亮相,其独特的造型和先进的性能惊艳全场。这一枚枚快、准、狠的大国利器,跨过时空阻隔,在银幕的另一端,触动了一名少年的心。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张思卓毫不犹豫地将工程力学类作为第一志愿并被成功录取;在专业分流时,他也毅然选择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将最纯粹的热情投入到航空航天领域之中。

      火箭的造就,源自上万个零部件的严丝合缝;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同样离不开基础知识的夯实。面对每一个知识点,张思卓都选择“不放过”,但花费时间的长短不是他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初入大学,相较于高中的基础知识,高数思维发散、难度提升,张思卓便要求自己把课本知识完全消化吸收。“在刚入学的时候,我想把书中每个地方都搞明白,所以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有一次学习三页高数,从公式推理到原理延伸与发散,从一知半解到完全弄懂,我花了六个小时。”






      “三步法”是张思卓划分学习过程的独特方——将知识点罗列在纸上,分析逻辑关系,理解记忆;回顾课堂讲解,提炼思维方法;定期回顾总结,独立运用方法。理论力学模型多、分析难度较大、思维要求较高,审题、抽离模型、列方程运算,一步一脚印地解决问题,初学时张思卓同样投入了很多时间。“我‘砸’了很多的时间去打好基础,在问题逐个攻克的过程中积累、成长。熬过开始时的不适应,在自己的付出下,之后的进展都变得顺利、明朗。”谈到初学理论力学时的一次经历,张思卓印象尤深,“四个小时才完成了三道题”。但当打开手机时,“有事随时找我,我会在的”一行消息提示闪烁在手机屏幕上,朋友们纷纷伸出援手,与好友的谈心与倾诉让张思卓的压力得以舒缓和排解,为他加满继续坚持的动力。






      张思卓忘不了与导师刘凯教授一个半小时的畅谈。学习、科研、专业选择……初入校园,如何能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少走弯路?张思卓听取学长学姐的建议,主动联系导师寻求帮助。带着期待,张思卓给导师写下一封长篇邮件,按下发送键没多久便收到回信,当天晚上导师便打来一通电话。“学好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会团队合作”,导师给张思卓指出三个主要方向。此后,从专业选择到科研指导,导师与团队学长学姐都给予张思卓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专业分流时不断纠结,导师为他细细分析各个专业,告诉他要跟从内心、跟从兴趣:知识点理解困难、计算难以进行,导师、师兄师姐总会在繁重科研任务中抽空,约好线下见面时间,为他细心解疑答惑;实验安排紧、强度大,往来路途长多有不便,导师了解后提供了两张折叠床和空调,还嘱咐他和同伴们:如果晚上需要,办公室为他们敞开……






      大一暑假,张思卓着手参加中国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没有任何经验,完全从“一张白纸”开始。为了更好地分析结构和动手制作,他白天阅读相关论文与资料,学习他人的方法思路;晚上和同学老师讨论问题,分享想法和计划;在空闲时间同步学习相关专业软件使用技巧。经过40多天的努力,团队终于做出了第一架参赛飞机,随后有了第二架、第三架……但设计总是面临着许多问题:在试飞时机翼断裂,就重新设计机翼连接方式;齿轮磨损严重,便重新设计减速组。终于,一切准备充分,团队设计制造出两架参赛飞机,信心满满迎战比赛。但在比赛前三天,因为起飞时连接件突然脱落,其中一架飞机坠毁在实验场,导致整个团队士气瞬间低沉。从紧张、急迫到沉着冷静,在经过短暂思想斗争后,张思卓与团队伙伴一起反思错漏原因并重振旗鼓,在最短时间内利用知识储备及剩余材料再次组装出一架临时使用的飞机,最终得以成功完赛。

      除此之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国际空间科学与载荷大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等竞技舞台,也都留下了张思卓的思考、付出、成果和奖项。“尝试”和“努力”是张思卓科研实践的关键词,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他不断探索着更深更广的专业领域,在一次又一次的磨合中学会合作,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尽全力将比赛做到最好。






      “我要去改变,我要尝试新的、不曾体验过的生活!”大学给了张思卓更广阔的平台、更丰富的机会,让他在专心追逐航天梦的同时能够全方位成长。刚入学时竞选班委,发言卡壳的尴尬让他记忆深刻,站在同学们面前因为紧张说不出话来,是张思卓彼时的真实写照。“改变!”无论是因为一时无法排解的窘迫,还是源于心中积蓄已久的渴望,张思卓意识到,优秀不能只局限于学,自己既要做踏实进取的好学生,也要成为积极主动的活动参与者和有魄力、有能力的领导者。从那以后,小到专业课上举手提问,大到参与各种大型交流和活动,张思卓都有意锻炼自己抓住发言机会,在人群中勇敢表达自我。从最初的内敛沉默,到如今可以应对自如、侃侃而谈,处变不惊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样的转变离不开他对于每一次机会的把握。






      外向开朗的性格与积极开拓的态度,将张思卓引入更高、更广的平台。班委、学院团学、校团委都有他积极工作的身影。作为班长,统筹班级事务,积极开展团建活动并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学院团学工作人员,与老师同学一起积极组织各类活动,改良现行活动制度;在校团委实践部,核对录入 2000余名同学的第二课堂成绩,组织参加无偿献血、“雷锋月”活动……小到数十人的团体组织,大到规模上千的工作任务,张思卓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做好活动策划,将科学研究的严谨带入社会工作中,是他的工作妙招——活动前模拟全程运作流程与突发状况,提前准备好应对方式,在后续实践中按计划步步推进,最终总能做到高效、优质地完成任务。






      怀着赤诚之心,希望将温度带给更多的人。空闲时间,张思卓也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从防疫到环保,从比赛场务到“红十字”公益,每一次活动他都亲力亲为。开展红烛小讲堂,他用心准备、大胆创新,加强学风建设,提升授课质量,切实帮助到每一位同学;重启“青云春泥”志愿服务队,他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和孩子们一起放飞承载梦想的飞机,陪伴孩子们成长。在一次次的服务与奉献中,他逐渐明白,对生活与事业的纯粹与热爱会是他一生的追求。






    课余时间与好友结伴骑行滨海路,是张思卓最爱的放松方式。踩下脚踏板,身影逐渐消融在晚霞之中,车愈行,晚霞愈鲜红,恰如喷涌而出的火箭尾焰横亘天空。张思卓向着眼前、向着心中的火红前行,奋斗不止,逐梦不止,追求梦想,追求卓越。





文字作者 | 罗志杰 王心悦

图片来源 | 受访者提供

编辑排版 | 王希瑞

审核校对 | 赫铭 周学飞 任亭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工张思卓:“优秀不局限于学业”!

为大工学子点赞的 大连理工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